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而感

发布时间:2016-12-23 14:25:3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地勘院团支部 葛兵 访问次数:1363 字体大小:

拿到《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一字一句拜读完,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地质前辈们怀着为祖国建设的热情,不畏艰险,常年工作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大山深处寻找宝贵的矿产资源,体现了地质“三光荣”精神,更体现了探索、创新、改革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地质队员,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学习“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精神。作者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了偏远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地质事业一干就是18年,在横贯千里,巍巍祁连山里,一呆就是多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是需要何等的毅力,如果没有为地质事业献身的精神,几乎不可能坚持下来,作者更是少数能从开始坚持到最后的地质队员。

学习 “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面对巍峨的高山、茂密的山林、陡峭的山壁和汹涌的河水,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这种坚韧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我感触颇深。有时候在平均海拔4000以上的祁连山区,常年积雪,气候寒冷,每次进山,汽车都要走上两三天,有时为了找粮、找车,在沙漠里要走上一天一夜,每次搬家,都要整理炊具、拆帐篷、打驮子,走上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的山路。在这样的环境中前行,靠的不是体力,而是意志,是作者凭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前行。

学习 “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作者目标明确,要找矿,为祖国找矿;要有成就,集体的成就,国家的成就;要立功,为人民立功,为祖国争荣。不畏高、险、远、难,尽力追索观察地质异常,不断发现与矿产相关的蛛丝马迹,做好野外观察,就有可能找到宝藏;为能够更准确的观察和描述一个地质点,往往多次往返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为能方便野外记录,在寒冷的野外,坚持不戴手套。这是一种荣誉、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严谨的态度、一种求实的态度、一种求知的态度。

作者在管理工作中倡导“调整工作区域,集中力量择优普查评价,加强对优势矿种的地质工作;突出战略重点,搞好战略布局;改变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努力推动地勘事业改革,不断探索前行。

当下地质行业正面临着发展困境,举步维艰,因此我们要学习前辈们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于前行、实事求是的精神。地质事业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改变思路,谋求发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新机遇,重点选择优势矿种主攻,建立地质战略合作平台,开展地质服务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另外地质工作需走出单一的找矿工作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向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和大生态环境观延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为地质事业开辟出更广阔的舞台。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让我秉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以实事求是、努力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为地质事业奋斗。

(本文获队团委读《温家宝地质笔记》征文活动三等奖)

(地勘院  葛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