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墨绿色的书页,两指宽的厚度以及51万字的篇幅带给我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温家宝同志在地质行业一共25年,其中有12年是在野外工作和生活。其间他留下了自己对地质工作的心血、思考与热爱。透过这本厚厚的地质笔记,可以体会这是怎样一段艰苦又难忘的经历。
读名人传记是为学习名人精神。带着这样的信念,我用了近半个月的午休时间和下班时间来阅读这本书。为了更多的了解地质队员在野外的工作情况,我还利用休息时间请教了有经验的同事,查找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选择了地质,就选择了艰苦”这句话的含义。我也体会到在中国大地上为国家为人民寻找矿藏,是一份多么光荣又令人自豪的使命。
【地质队员的艰苦生活】
温家宝同志毕业后前往单位报道时只带了四件行李。一箱衣物,一套被褥以及两箱书。
刚参加工作时,他拉煤烧过能容两吨多水的锅炉,背过几十斤重的大石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年轻,能吃苦。”
在野外工作时他写到,“我在野外观察时十分细心,一丝不苟。为了定一个点,有时要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不敢马虎。”
地质队员的工作是研究地球。温家宝同志从绘制地层剖面图到编制1:20万祁连山幅矿产图。这些无一不要在宽广的土地上进行一遍一遍的地质观察、标本采集、测量及描述。笔记中写到打标本时砸破手是常有的事。
如今地质勘探的条件和以前相比有很大提升,除了锤子,罗盘,放大镜这些老地质三宝,还有了GPS手持机,数字化填图手持机,电脑这些新科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改变与便捷,但不变的是在茫茫大地上要面对的毒辣的太阳、陡坡、险路和蚊虫的叮咬。地质队员在工作时要与这些恶劣的环境做斗争,多么的艰苦与不易。
“地质工作的特点是‘将今论古’。人们根据今天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去推测几亿年前地质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以沉积岩为例,正常海相沉积物每一年的平均沉积厚度只有0.1~0.2毫米,如此推算,一拃厚的岩层记录了千年的地质沧桑,几百米的地质厚度则记录了上百万年的历史。”书中如是写到,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温家宝同志对地质工作的感悟与热爱。
【闪光的品质】
一、不畏困难
“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二、求真务实
“在行内,有‘遥测点’的说法,即通过远远眺望,可以看到岩石、地层,构造。”“我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的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
三、心系人民
“在实习期间,我和老乡们同吃同住,体察山区农民的生活。我对他们了解得愈深,感情就愈真,觉得自己的责任就愈重。那时,我常常自我勉励: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祁连山工作期间,温家宝同志看到农户们用煤困难,都用牛羊粪代替燃料,心里很不是滋味,常常思考如何解决山前农民的燃料之急。
在酒泉火车站,温家宝看见一个长发垢面,满身污泥,光着身子的孩子在候车室睡觉,这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四、珍惜一切学习的时间
“我出身教师世家,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我经常以历史上的英杰名人为榜样,把他们作为指引我前进的明灯和克服困难的力量。在阅读中,我时常联系社会、思索人生,想着社会发展的道路,想着自己将来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等于延长生命。”“我常利用夜晚这段时间读书和思考。”
“现在,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工作越忙,读书越要坚持不懈。睡觉前我一定要看书,一个小时也好,翻几页也好。不看书,就觉得没有完成一天的任务。”
【自身感悟】
《地质笔记》中传递了温家宝同志的五种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刻苦精神、认真精神、创新精神。传递了五种能力:思考能力、工作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坚持能力。我们年轻人要努力学习这五种精神和五种能力,并运用到实际工作来。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每天都要和一堆堆的数字打交道。财务工作的性质要求我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不允许细小的差错。往往帐上几分钱的出入就足以让我们核对这一个月的数据。每天工作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面对电脑,忙的时候往往看数字看到眼花。
阅读完《地质笔记》后,我深感这些困难是多么的渺小又不值一提。相信通过刻苦的努力和坚持,我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做的越来越好,并逐步成长为一名宽广、辽阔又充满热情的地质人。
(本文获队团委读《温家宝地质笔记》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