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字迹模糊的样品重新编号
野外采样
检查采样规范与否
地质,为农业发展添动力
——记我队庐江县泥河—矾山地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小组
坐标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至矾山镇方圆200多平方公里,任务《安徽省庐江县泥河—矾山地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采集标本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
2016年11月9日,小雪节气前的一个星期,通讯员随着《安徽省庐江县泥河—矾山地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项目负责人队地勘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尚世贵和前去检查工作的队总工办主任张明,走进矾山地区富硒土壤调查的野外工作地点,见到了正在野外调查采样的8位地质人员。他们,8个人分成8个组,每天每人背着重达二三十斤的标本,步行20多公里,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为农业发展指路。
根本看不清路,经常摔跤
矾山镇的山,绵延起伏几十里。通讯员来到一位年过五旬的地质队员仇厚文的采样点,其时他正站在山脚下的山芋地里用铲子铲土。这铲土采样有讲究,要取出连续的25㎝以内的土壤,因为农作物的根系一般在这个深度,而且铲土位置的农作物也要采集一点,以便将该点土壤含硒量与农作物吸收硒含量对应起来,这样为下一步化验成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精准的第一手资料。
从山芋地到第二个点是一片棉花地,地图上距离200多米,但实际走了近300米,山路弯弯曲曲的横在山坡上,中间有几处陡坡,只能绕道而行但还遇到两道坎,都一米五以上,通讯员靠同行的地质队员拉着才费劲地攀爬过去。
项目刚开工的时候,正值8月份,虽然已过立秋,因受厄尔尼诺异常气候影响,高达40摄氏度的气温持续了半个月,山里面植被茂盛密不透风,闷热异常,中午时分竟高达45摄氏度以上。为避免发生中暑,他们总是清晨4点多出门就背着工具出门。
山上的灌木、杂草长得异常茂盛,齐腰深,根本看不清路。我们的地质队员要用铲子分开前面的杂草,才能确定前面有没有沟沟坎坎,尽管十分谨慎,但一天要跑十六、七个点,有时候脚下被草绊住或者树枝和荆棘勾住挑着的采集样品的绳子,一天摔倒四五次都是很平常的。再者,草木茂盛异常,划破手脚是每天都能遇到的事。有的地方草和刺长得结住了,根本走不过去,只能绕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采样点。项目上的地质队员如此几天后,体力有点吃不消,项目组从当地找了几个老乡帮忙挑样品,才解决了问题。
他的脚被竹根扎破,休息了几天又开工了
通讯员问该项目负责野外采样的王延明:“野外采样若是造假怎么办?比如,在比较好采样的地方,一次性把当天任务完成,怎么办?”
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小伙摇头一笑:“不会的。我们的地质员这点职业道德还是有的,质量把关很严。另外,GPS航线有记录。”
我们试着和其他几个采样队员联系,电话都没有接通。
“山里面,经常没有信号。”同行的总工办张明主任说。
“那要是遇到事情,怎么办?”通讯员问道。
“过去天热中午就回来,现在天凉了,白天出去,下午4点半之前不管有没有完成任务一定要下山,赶在天黑前回来。”地勘院副院长尚世贵打消了通讯员的疑虑。
我们转到晾晒场。所有采集的土壤样品装袋编号晾晒,等晾晒好了,捶碎,筛成20目(大小为0.90mm),再装瓶编号。遇到雨天,要及时收存。这项工作需要细致,不能漏失、相互掺和或者污染,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
傍晚,野外采样人员陆陆续续地回来了。限于条件简陋,大家围坐在就餐的圆桌前,尚世贵一一向通讯员介绍:王延明,合工大研究生毕业,现在已经开始负责野外项目了;徐庆安,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跑野外感冒发烧不请假;仇厚文,有着丰富野外踏勘经验的老地质队员;王恒凯,合工大本科生……
他们,年长者半百,从事地质工作已30多年,依然穿山越岭,披荆斩棘;年轻者20出头,走出校门不久,起早摸黑,从不言苦。
天天被风吹日晒,他们的脸都比较粗糙、黝黑。山上采样,常见问题就是没有路可走,荆棘、石头又比较多,比较费衣服和鞋子,短短的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扔过一两双鞋子和几条裤子。
刘杰,这个朴实的小伙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坐在他旁边的同事说,他在山上采样的时候,被锋利的竹根刺破鞋子扎进脚板,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不到,还没有完全好透,就主动要求回到项目组出野外,再次回到长满荆棘的深山采样……
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为农业发展添翼
截止到通讯员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该项目调查组已累计完成了3700多个采样任务。由于今年10月份几乎天天下雨,在50多个工作日里,通过队员们昧旦晨兴的辛劳,多个土壤富硒分布区被圈定。
2016年11月29日—30日,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中间检查,受到好评并顺利通过检查。
据悉,富硒土壤资源调查项目,目的是查明庐江县矾山—泥河地区地区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及资源总量、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和农田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庐江县富硒产业发展及布局提供建议,为土地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依据。项目所在区矾山镇,已把富硒产业作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富硒特色小镇,已有多家民间资本准备投入富硒特色农业生产。
接下来,队地勘院将认真组织调查农产品含硒状况,不仅为我队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开展农业地质工作迈出重要一步,更力争为安徽农业发展续写新篇章。
(作者:周英 该报道2016年12月23日发表于《中国国土资源报》6版,2016年12月24日发表《中国矿业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