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读书活动优秀作品选登——但目送,芳尘去

发布时间:2013-01-08 20:04:5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张璇 访问次数:2057 字体大小:

详情请点击http://http://www.ahdk.com/include/web_content.php?id=1602

 

读大学的时候,偏爱语言课,也对古代文学有种无法言表的情结,唯独在现当代文学上兴趣缺缺。这个功课是毕了业之后才慢慢补上的。

这几年读了很多当代作家的书,余华、冯唐、李碧华、王小波、苏童、龙应台、张弛......最喜欢的还是龙应台。“小说最重要的是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感动,就像姑娘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爱情,听到激素在血管里滋滋作响或是心跳。”龙应台的文章便是这样打动了我。

早年的《野火集》、《百年思索》,针砭时弊、犀利燎原,仿若女侠,拼了一己之力飞天走地厮杀出一块江湖。就算尖锐刻薄,也出自对故土深沉的不舍和心疼,这样的龙应台,即便天真,也是触动人心的。后来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是位深情款款的母亲,用一颗柔软的心看着孩子成长,有爱,有痛,有思辨,这样的龙应台,给了我们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感动。

《目送》,则是龙应台关于“生死大问”的一部人生实景写生,忧伤、苍凉又智慧、深邃,处处悲悯却也处处无奈,既有对人生命题的孤独求索,也有对死生本质的挣扎拷问,写尽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兄弟的牵挂。读《目送》,仿佛走进迷雾笼罩的丛里,雾气氤氲,如同忧伤弥漫,前方的路看不太清,心绪也捉摸不定,却仍旧丝丝缕缕的阳光如同希望穿透,而你,只有一个人,走着走着继续走着,无边无际无着落,在这苍茫大地上,素颜前行。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大约是《目送》中被人们引用最多的话。只有经历了生命的目送,才能明白这种无言的却深入骨髓的痛楚,这是一种绵长的钝痛,如鲠在喉,如影随形,度过最初的撕心裂肺,便会忍不住去探寻这“最难解的灭绝,最神秘的破碎”。可是,如果世人真的能够参透这生死两茫茫,又怎么会眼睛潮湿,喉头酸楚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即便知晓相离的必然,人们还是在尘世里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目送的轮回,继续痛,继续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还是那句矫情却真实的话,珍惜现在的人,不要等失去再去追悔,努力地学会目送,好好地走下去。文中,龙应台即便没说,她也是知晓这个道理的。奔波在各地,还是每个礼拜飞去医院探望父亲,推着轮椅陪他散步,用手帕帮他擦拭排泄物,接着又行色匆匆地奔向机场。整夜陪年迈失忆甚至不认得自己的母亲聊天,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挥斥方遒的一双手,饱含深情,亲手为耽溺于美的她涂上胭脂。没有张洁式的刻意煽情,大肆渲染,只是把那些已经渗入到她生命的故事,细微地,说给你听,全篇用第二人称,好似是别人的故事,而你,听着听着,这感受就成了自己的。

龙应台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父母赋予生命,却在时光中与你愈行愈远;兄弟同生共老,却各自奔波忙碌,儿子成长,要振翅高飞......只有自己,独自目送渐行渐远的过往。面对年迈的母亲,记忆日渐衰退,龙应台是惶恐的;面对儿子的成长,横在两代人两种文化之间的沟壑,龙应台是窘迫的;面对巷子里靠手工赚钱的十六岁男孩,洗手间里用塑料袋套在头上结束生命的初中生,龙应台是沉重的。她拼命思考,拼命想抓住,却只有无奈的回音在心底飘荡。她心底有那么多的缠绵不舍,到最后却只寻到虚无的惘然。全文七十三篇散文,沉重却不压抑,悲悯却不哀怜,有失落,有放手,如同阴雨过后的黄昏,没有碎霞满天,低沉幽微,沉静清冷,那屋檐上流下的雨滴,偶然落在身上,也沉入了心底。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周梦蝶说,“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而我们,只有在这孤独的路上继续旅行,那些目送过的人,在与我们平行的另一条路上,缓慢前行。

有时候喜爱一本书,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句子的怦然心动。我爱龙应台,即便她的温情文风屡遭诟病,可还是那样直指人心。她与兄弟们陪伴妈妈坐火车回家,失忆的母亲在陌生的环境极度惊慌,她说,“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在《如果》中,她看到独自回乡的侨胞,写到“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文中最后她写给父亲的信“只是,在我们心中,有万分不舍:那撑伞的人啊,自己是离乱时代的孤儿,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儿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眼泪顿时滂沱。

无端想起贺铸的句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样的幽洁,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愁绪寥落。一个是孤独的游侠儿,一个是天真的女侠客;一个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坐拥万卷之书,独对天地人间这大寂寞”,一个满怀人文主义情怀却苦寻无果,只得决然虚无,这两人之间是不是有那么点相似?

最后,引用文中读了无数遍的话,“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在同一张椅下。”愿所有的人,都这样平凡的幸福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