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祝你生日快乐! ——访队属企业“327原料化工厂”厂长祝文华

发布时间:2012-09-03 11:05:0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马波 访问次数:2709 字体大小:

祝你生日快乐!

——访队属企业“327原料化工厂”厂长祝文华

826日,是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矿粉厂厂长祝文华46周岁生日。我听过他不少勤政廉洁、艰苦创业的故事,油然起敬,一直想和他聊聊,约了几次没成,今天践约,恰巧是他的好日子。

祝文华,1.8米的个子,方方的国字脸,架一副宽边眼镜,中国地大矿产地质学毕业,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但与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像是一副木锉——那是一双劳动的手。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地勘单位计划任务锐减,生存状况直逼谷底。刚迈出校门不久的祝文华一腔抱负尘封心底,带着一丝悲凉,加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分流的队伍,来到了队属企业矿粉厂,与几个地质同行搞起了矿产品粗加工对外销售,以图生存。

厂子小,那时人员工资都发不齐,根本没钱买好的机械设备,加工出的“矾泥”,40公斤的包装袋没人装车,请来几位民工有的干了半天就走了。劳动强度太大,工钱太少,小祝没有能力再和他们讨价还价,就带领几位同事一包包肩扛装车。一块长条木板架在货车上,小祝他们弯腰弓背,哼哧哼哧做起了搬运工,那场面就像过去码头上装船的苦力。

“矾泥”是做防锈颜料的,最怕雨水,一天夜里,暴雨如注,库房漏水。按小祝的比喻,那些“矾泥”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快要收割的稻谷,是来年的希望。他一边冲向库房实施救护,一边拨打手机通知伙伴,疯了一般嚎叫,却一个转身,手机不见了,他只能孤身奋战,保住了大部分的“矾泥”。次日,燥热的天,辣辣的太阳。小祝又和同事们在露天翻晒“矾泥”,像农人在稻谷场上劳作一样。可“矾泥”不比稻谷,又黏又硬,雨水过后必须摊匀曝晒才能加工销售,烈日下摊着摊着,小祝的手机出现了,原来是昨夜在库房抢险时掉进了“矾泥”堆里。

“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关键是机器太不争气,有段时间几乎没有正常工作过。”一提起那部破碎机,小祝很无奈地摇摇头。有次订单催得急,连续几天,小祝几乎没有合眼,机器不断地“罢工”,大家反复琢磨研究也找不出毛病,师傅解决不了,修理工解决不了,客户把手机打爆了。“我那几天真的得了手机恐惧症,一来电话心就一抖,总是机器又坏了,已没有办法跟客户解释,真的要崩溃了!”晚上躺在床上,借着风声听机器是否正常运转,夜夜无法入眠,恍惚中多少次以为机器在响,却是由于风向的变化产生的错觉。几天几夜,一个40多岁的汉子竟然添了许多白发。绝望之中,小祝突然想起自己有个高中同学学的是武汉钢铁学院轧钢专业,处理机械事故是内行,他一定有办法!“可我这个同学只有一条腿,是个残疾人。我犹豫再三,还是给他打了电话,请他过来给机器诊断。”小祝顿了顿又说:“这是我人生事业上最挫折的一段日子,是我的这个同学帮我从绝境中走了出来。”言语中,小祝流露出对同学的无限感激之情。“那你这个同学现在呢?”我沉静在故事中,情绪受到感染。“他上个月去世了,是癌症,真的可惜呀!”

厂里生产,困难重重,外出销售的日子,小祝更是酸甜苦辣,感慨良多。一年夏天,他押车送货到山东,途径泰安附近,行车中的驾驶员突然中风,万分危急,小祝协助驾驶员弄停了货车。一边是客户急催“矾泥”,一边要紧急送医院抢救病人。山路陡险,120一时进不来,夜里又下起了大雨,蚊虫叮咬,一身泥水雨水无处栖身,小祝陪护着驾驶员师傅,一直等到第二天队部从安徽派人来才继续踏上了送货的路,

327地质队矿粉厂在老队部安徽庐江县农村,小祝家在合肥。厂虽不大,但作为一厂之主,他本来就回家不多,而且即使回到了合肥,老婆也很少看到人。他去忙什么了呢?由于近年来销售成本不断增加,不强化管理节约挖潜,小厂的利润将无法保证。于是他就利用回省城的机会,跑各类批发市场,搜集厂里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成本价格信息。“矾泥”包装编织袋,原来1.5元一个,他找到了1元一个;手套、口罩原来1元钱一个,他找到了5毛钱一个;过去的机械用黄油每桶近百元,他找到了每桶62元;过去夜里很少加工生产,现在经常夜里机器轰鸣,他用的是低谷电。小祝告诉我,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电费近10万元。为节省小工费用,后来,他们干脆把烧饭的民工也辞了,大家轮流做饭,一个个都成了师傅。这几年,小祝还养成了“捡破烂”的习惯,把厂里所有能变卖的废品的钱集中管理,用于来客业务招待,每年又省去了一笔可观的招待费用。小祝娓娓道来,颇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只要有心,节约还真的能创造效益。”

正聊着,小祝的手机又响了,是与物流公司联系送货的事。他告诉我,现在货不是很多,路程又不是太远的销售业务,他经常委托物流公司配送,这样又省去了每天几百元的人员差旅费用。

看来现在的小小矿粉厂,小祝侍弄得很自如。他的许多同学都早已是高级工程师,有一个还是教授级高工,可他至今还只是个中级职称。我问他可曾悔过,他砸了砸嘴,流露出很复杂的表情:“怎么说呢,看来我这一生在专业上不会再有什么奢求。命运既然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那就干点实事吧!”他笑了笑,又抬起头说:“我现在倒觉得自己还挺适合做销售工作的。”

小祝是个大忙人,偶尔回省城队部办事总是风风火火,来去匆匆,机关许多人说,每次给他倒的水,咕噜咕噜很快就喝干了,老是很渴的样子。谁也想不到,上星期来队部,他却给领导提了条“意见”:他要求自降绩效工资奖励标准,向他手下的几名管理人员和工人倾斜。关于对祝文华的评价,人们又多了一个话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踏足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