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堰水清澈的时候

发布时间:2012-02-08 10:48:51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报 信息作者:戴舒生 访问次数:2029 字体大小:

清水堰之所以被故乡的人们称为清水,是因为这堰里的水一年到头都清澈见底,堰底没有软泥,是坚硬的黄黏土。

去清水堰的路上要经过几亩稻田,两段小坡,一个村庄,往前再走路边上还有几个老坟头,长满荒草。这一路地势空阔,原野的绿草和田地里的庄稼长势特好,不远低洼处还有一条小河,绕镇子西边蜿蜒向北流去。河岸两边柳树成行,一派迤逦乡村田园风光。

小时候的我经常缠着母亲要和她一起去清水堰洗衣服。可我又最怕走这段路,由于年龄小个子矮,两边地里的油菜花使我头上沾上花粉,耳边嗡嗡的蜜蜂声,水田路边不时还有青蛙,溜得飞快的小水蛇,着实吓人。最主要还是母亲一手拎着衣服篮子,一手拎着洗衣板和杧槌,我得自己走,因为体质差,走路时头昏沉沉的,两条腿很重,才一里多路程,就走得很累,感觉路很长、很长。

渐渐长大,才发觉那一堰清水已装入了心田,每次记起它,都能使我陶醉。不管身处故园还是在异地他乡,空闲时我还喜欢回到它的身旁,约旧时伙伴去那里,散步谈心。芦花衰草、静水斜阳,放眼望去何止是心旷神怡。后来身边的同学渐渐换成了妻子和女儿,偶尔去走走,微风拂来,满眼碧波荡漾,更是倾心惬意。

很长时间以来,我很想画一幅关于农村妇女清晨洗衣的画,有这构思是因为在记忆里:每天黎明开始,附近村庄和镇上的姑娘、媳妇和老奶奶们煮好一家人的早饭,带着满身还没散去的炊烟,就开始在清水堰里洗衣淘米洗菜了。她们卷起裤脚下到岸边的只淹到膝盖的水里,或用岸边的碎石当上洗衣板,或在青石板上洗起衣服,那搓衣、抡杧槌姿势优美极了。人数众多,场面热热闹闹。更有杧槌的捣衣声,女人们东家长、西家短的话语和开怀的笑声,穿过岸边的旷野,传向远方。

清水堰里有很多条略有一指长俗名窜条的小鱼,只要洗衣服的肥皂沫和菜叶飘到水里,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去争抢,搅得水面泛起一团团小水花。我也下到过水里,一会工夫就能感触到没在水里的腿和脚上,有什么东西在啃咬,正在惊讶慌乱之际,母亲顺手飞快地在水里捞上来一条窜条,抛到岸上。我跟着爬上了岸,兴趣瞬间转到岸上活蹦乱跳小鱼身上去了。有时还从家带一小团饭,放在母亲腾空了的洗衣篮里,把竹篮轻轻用小石头压住沉入远处的水下,大约十几分钟的工夫再轻轻过去猛然一拎,水从竹篮中褪尽后,篮子底在阳光下就会溅出一道道银色的光亮,那是小的窜条和小杂鱼在翻滚跳跃。因为塘水清澈,堰里没有什么大鱼,也几乎看不到钓鱼人,这也印证了水清无鱼的古话。倒是远远的水面上,有几只附近村庄人家的水鸭或大白鹅在悠闲戏水。

最喜欢和母亲下午去洗衣服。晴天里,清水堰四周绿树蝉鸣,空无一人,静谧的堰里回响着母亲树荫下捶衣服空荡荡的声音。站在岸边的土埂上,眺望远处,空旷的原野慢慢隐没在青山渐渐淡却的山脚下,隐隐约约黑色的电线杆,孤独的树点缀其间,使这天地间的构成自然绝妙,充满画意。翠鸟出其不意从岸边的田野或矮树丛里飞出,远眺的视线又被拉回,只见那鸟两只细细的爪子点破水面后,又窜到另一岸边浓荫里去了;对面岸上水田里的青蛙撑开四肢冷不丁跃入水中,平添的声响增添了四周神秘和安详。如果下雨天还得为洗衣服的母亲撑伞,这时岸边田野的庄稼和植物的叶子仿佛被涂上了带蜡的绿,充满生机,蓬勃盎然。青草散发出特有的淡淡的气味,沁人心脾。远处都笼罩在薄雾之中,朦胧和明快掺和在一起,犹如沉重的情绪里透出了空灵的气息。那些雨点在水面上形成无数不经意的小涟漪,则互相交织荡漾开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附近庄稼人到了秋天把地里收获的麻,砍下来,一捆捆放到清水堰里浸泡,清水从此变成了带有熏人气味的浅褐色。再后来有人在堰边盖了几间房子做豆腐和干子。清水堰水面便常年笼罩上了一团团厚厚褐绿色的水草,生气全无。水草上还有几只野鸟正在上面蹦来蹦去,分外荒凉。

虽然空旷的原野似乎还没变化,如今清水堰已失去了洗衣服的人们。真是世事难料,说不定将来,这地方被哪个开发商相中,让地方政府招了商,刹那间就会变成热闹之地。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清水堰永远定格在它四季清澈的时候。

(本文刊登于2012年2月7日8版副刊版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腊月卖柴
下一条: 看电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