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建队70周年专题 > 【历史】难忘峥嵘岁月

【老故事】父亲是库工(讲述人:苏延根)

发布时间:2025-08-21 09:14:57 信息作者:李世伟 访问次数:312 字体大小:

微信图片_20250819090154_312.jpg

印着“奖”字的毛巾(笔者父亲于1973年获得)

心弦时远时近,一分一秒编织着父亲当年的旧时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庐枞铁矿大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汇聚了多家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校的力量,327地质队是会战的主力军。父亲那时已是中年,在罗河东风矿二分队担任库工,负责物资调拨的工作。

在我年幼时的视角里,各地的支援物资源源不断地汇聚在父亲工作的库房,那座独成一体的四合院仓库犹如神秘的城堡,层叠货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机械零配件与生活必需品。铸铁大门隔绝了喧嚣,檐下“仓库重地 闲人免进”的警示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让每个过路者都不自觉放轻脚步。

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质匮乏,在母亲洗衣的场景里具象化——她仅在领口袖口涂抹一点肥皂,其余部位全靠揉搓。这份拮据更凸显仓库的富饶:成箱的肥皂码成城墙,工业油脂的气息与金属特有的冷香在空气里交织。尽管物资流转中的自然损耗在所难免,但父亲始终恪守着某种看不见的准则。任谁都知道,任意一件小物件都能换得不菲收入,可货架间的每一寸铁锈都浸透着父亲的操守。随父亲有幸进仓库时,我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什么都想亲手去摸一摸,而父亲总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在哪里拿的东西还要放在哪里。

父亲的时光大部分都在仓库里,永远收捡不完他所管辖的那片天地,我是他在仓库内唯一可以说话的伙伴。我特别期待有一辆轴承做的四轮车,而父亲坚持“公家的物件不能动”的原则,又不想抹杀孩童好动的天性,于是便用废旧的板车轮胎给我加工成了玩具车,同样令我爱不释手,推着车子满院子飞奔。

若干年后等我成人,才知道在父亲掌管仓库的几年中,给自己留下的只有一只铁桶,以及任劳任怨的清白名声。单位领导并没有忘记这个小小的库工,每年都少不了一份先进生产者的荣誉,奖品也很普通,一件汗衫或者一条毛巾要么一个饭盒,至今我还保留了一条与我同龄的毛巾,中间红红的“奖”字,像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一个库工的一生:在物质与欲望的洪流中,他始终是货架间笔直的标尺,丈量着那个时代最珍贵的品格……

(讲述人:岩土公司第二工程处 苏延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