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业余爱好,习字和跑步。
习字是从小因为父亲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喜欢的,而跑步则是成年后为了减肥渐渐养成的习惯。这一静一动,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道理是相通的,也让后来的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来,习字是修心,跑步是修行。习字时,须静下心来,注意力集中到笔尖,想好要下笔的每一个字的构架和字里行间的布局,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跑步时同样也要保持心静,用心聆听自己的呼吸和注意脚下的节奏,才能逐步跑出自己理想的配速和提高跑步水平。
习字是修心,都说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大约也能看出其性格和素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逐渐丰富,一个人的写字水平越能体现他成长过程中的思想与志趣。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写过一本书《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他说,在跑步中可以进行内在的探索,在有规律的呼吸中重新认识一个作为生物体的自己。当人们终日背负各种社会属性疲惫不堪时,跑步让我们惊喜,发现这沉重的肉身竟然深埋着源源不断的潜能。
诚然,跑步并不仅仅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跑步就像写字一样,临摹别人的可以,但是不能丢失自己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跑者,是个会用脑子去思考的跑者。除了最基本的健康需要,跑步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自我审视的机会,甚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哲学,更是一场修行。
无论是习字还是跑步,练习的过程中都是枯燥乏味的,是寂寞的;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都是要克服懈怠,持之以恒的。这个过程更是不断修正自我的过程。
(王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