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样的人
——忆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汪家良
在北京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迎来了鲜花盛开的红五月,也迎来了我战斗、生活了五十年的327地质队建队六十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往事像全景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曾经的青春年华、奋斗岁月;曾经的风风雨雨、困苦快乐;还有几十年来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的队友、兄弟姐妹们。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令我非常敬重的老队友、师兄、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汪家良同志。
记得有一年冬天,那是个冰天雪地的日子,英俊帅气的他戴一顶大皮帽,深深的胡须上结着冰花,喘着白白的粗气,行走在被大雪笼罩着的山间小路上。那时,我总觉得他很像电影中的杨子荣。
他平时话语不多,为人耿直而谦和。但他在与别人论理、争辩时却又是那么执拗,振振有词,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在与人激辩时,还频频挥动着像刀劈一样的手势,是那么果断有力!
革命熔炉 铸就两代英模
汪家良同志1935年出生在皖南歙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生前投身革命,参加皖南新四军领导的游击队。1945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囚禁并牺牲于国民党监狱。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31岁。而家良同志当年才刚满10岁。
家良同志自幼读书,十七岁考入休宁中学就读。1954年初中毕业后,就被调干学习,选送至当时的省工业厅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部321地质队实习。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培养干部人才。他当时被调干学习,就是作为干部培养的。可他被派到321地质队实习时,他却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我要求从工人学起。”于是,他被派到钻机学习钻探技术,当了一名钻探工人。从此,家良同志投身于他热爱的钻探事业,随地质队伍转战大江南北、淮河两岸。1964年,国家修建成昆铁路时,他奉命挺军大西南,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金沙江畔打水文工程钻,圆满完成支援大西南的使命后,又回到了安徽。
家良同志从当钻工开始,先后担任班长、机长、分队长、分队党总支书记等基层工作。由于他多年来业绩优秀,表现突出,多次受到327队和地质局表彰,并于1980年4月,被地质部授予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这位历经千锤百炼的优秀共产党员,正当他踌躇满志,为地矿事业发挥才干的时候,不幸罹患淋巴癌,夺取了他的宝贵生命,于1982年初英年早逝,年仅48岁。
胸怀大局 身先士卒为探矿
上世纪70年代,肥东西山驿磷矿进入紧张的勘探阶段,有四台钻机同时进行钻探生产。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分队领导提出一个抢抓时间的倡议,要求钻机尽量缩短搬迁安装时间,争取能当天搬迁、当天开钻。
汪家良同志时任3号机机长。他首先响应分队的倡议。3号机搬迁那天,他带领工人拂晓开工,苦战一天,在分队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钻机当天安装完毕,当晚开钻投产。在3号机的带动下,各机台先后都学习3号机的工作方法,做到当天搬迁,当天开钻,大大缩短了辅助时间,加快了勘探进度。
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天凌晨起床,首先到自己的机台去查看一遍,然后再到其他的机台跑一遍,每天如此,风雨无阻。当分队食堂开早饭的时候,他已经穿着一双被露水打湿的登山鞋,风尘仆仆地来到食堂就餐了。他一边用早餐,一边精神抖擞地向大伙发布各机台最新战况。分队食堂俨然成了他每天早晨收集各机台生产情况的发布会场。
我当时刚刚当上7号机机长,年轻、经验不足。家良同志总是像老大哥一样关心、帮助我。“小王,你们机台的泥浆质量有问题,要换了,当心别出孔内事故……”“昨天晚上你们机台的岩心采取率低了一些,要赶紧采取措施哦……”他总是及时提醒、指导我注意钻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他的及时提醒和指导,实际上就是希望我帮助我这个师弟尽快胜任机长工作,同时,他也是希望兄弟钻机生产齐头并进,不落后腿。当时,他虽然只是一位机长,心里却装着全分队的生产。
酷爱学习 崇尚科学知识
家良同志很爱读书。无论调动或搬迁到哪儿,总是要带上几个装满书籍的大木箱。他的藏书,可谓上到天文、下至地理,伟人论著、科技杂志、专业技术,无所不包。他平时生活很节俭,买书却毫不吝啬。我闲时常到他的住处浏览藏书,他总是热情接待,并鼓励我多读书。
在这里我说一个家良同志买书的故事。一天下班,家良同志来到山区小镇上唯一的新华书店,他不停地在书架中取书翻看。营业员看着留着长长的胡子、身着油渍斑斑工作服的家良同志光看不买,便不耐烦地说:“同志,你不买书就别在这里老翻了,把书都翻坏了……”家良一听很是生气:“你怎么知道我不买书,难道我们工人就买不起书吗?你马上给我把店里的书每样拿一本,包好,我都买了!”营业员半信半疑地挑出了一百多斤重的书,捆扎好。家良付钱后,找了两位工友把书挑了回去。此举,在工友间一时传为佳话。事后,家良同志说:“我并非与他赌气,我是最恨看不起我们钻工的人。难道我们钻工就没文化,不看书?我们工人就买不起书?太气人了。”
临终遗嘱 彰显劳模精神
当家良同志深知顽疾逐渐恶化,已无回天之力,将不久于人世时,他忍受着病痛折磨,不仅每天坚持用日记记录病情状况和治疗过程,还写下了数千字的临终嘱托。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妻儿的无限深情和殷殷嘱咐,体现出一位优秀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和本色。
在给爱妻的遗言中,他写道——
“如果万一手术失败,本人与世长辞,我希望我们的家人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而且在社会上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我希望涛要多加保重身体,鼓起生活的勇气。”
“我相信你是坚强的、勇敢的女性,要把你当年在运动场上的勇气拿出来,我看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我曾记得,我父亲为了革命牺牲的情景,当时我母亲很痛苦,哭了几天几夜。但是她勇敢坚强地活着,一方面和敌人、叛徒、特务作斗争,一方面把我和妹妹抚养成人。一直到解放后,把叛徒、特务都镇压了,她才罢休。我认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都能做到这一点,我深信,一个有文化和有政治修养的新中国妇女更会做到这一点的。”
“我相信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遗憾的是我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了。不过让后人去过这一美好幸福的日子,我在九泉之下也是高兴的!”
在给大女儿的遗言中,他写道——
“希望宁儿能做妈妈的帮手,在我们这个家里,你就像李铁梅式的人物,爸爸的不幸给你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反过来又给你一个锻炼机会,使你更坚强、更有毅力、更加懂事了。”
“我相信做姐姐的风格是高的,我的不幸必然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困难。根据目前情况看,地质部门人员过剩,招工是不可能的。在处理完后事时,让峰去顶职(注:峰是家良同志的长子),这一点我想你是能想通的,爸爸不是重男轻女,因为你懂事最早,学习最好最能干的也是你,我相信你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去争取的,我看你的前途一定是远大的。”
写给大儿子的遗言节选——
“希望峰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要向宁姐学习,要向一切正派的人学习,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处处事事以雷锋为榜样。”
“要学本领、学技术,一旦有了工作岗位,更要向老师傅们学习。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再有名的科学家,他的知识都不到世界知识总和的五百万分之一,何况一个普通的人了。”
“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不要讲阔气搞少爷作风,不要交酒肉朋友。我的衣服你要尽量穿,平时不一定要穿那么好,节日穿好一点是可以的……”
由于限于篇幅,笔者只能在他近三千字的遗嘱中撷取一些片段。尽管如此,读着这些遗嘱,我仿佛看到一位有血有肉的劳模对妻儿无限眷恋、关怀和不舍的真实情怀,更看到了一个劳模临终前嘱咐儿女怎样做人的范本。
“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习近平主席“五一”前夕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像战鼓像号角,激励着全国劳动大军,激励着奋战在地矿战线上的职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发扬和传承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美德,发扬和传承地矿部特有的“三光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再创辉煌!
王荣耀
写于327地质队建队六十周年(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