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由我队承担的省地勘基金项目《庐江县岳山矿区铜盘山矿段铅锌矿补充普查》顺利通过了野外验收,项目是已有矿产地的补充普查,基金全额投资,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张冠华带领我们两个年轻人在5个月内完成了野外工作任务。
我们为项目从炎热的七月一直忙到冬,在见证铜盘山季节更替的同时,也初步查明了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形态。铜盘山矿段位于岳山铅锌矿床的南部,其铅锌矿体相对独立。在地质填图和钻孔编录的过程中,地表露头中的矿化和钻孔见矿情况都很好,这无疑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地质队员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
每当我们项目组三人在山里穿梭时,我总有一种感觉:仿佛这座铜盘山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她历尽沧桑等了不知多少年,终于等来了我们这些手拿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地质队员,而这份等待的回馈便是今年初步估算新增333类铅锌矿资源量33万吨的地质成果。项目组中的潘宏是今年刚分来的大学生,我俩一起跟着项目组长张冠华后面出野外时,他总说我们像是跟在师父后面“西天取经”。细想一下,的确如此。佛祖策划唐僧师徒一路历经磨难取到真经,一是要让世人知道“经不可轻取,不可轻传”,真经来之不易;二是要借他们走的这一路把佛教的影响力从西天过渡到中土,扩大宗教的影响范围。而我们地质找矿工作也是一种类似的使命与责任,需要付出的是时间和精力。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历经挫折与坎坷,一步一步积累、发现,为获取“地质真经”而默默努力着。而在这过程中,地质队员踏遍千山万水的足迹也把地质队的形象与文化乃至影响力传播到各地。
时光总是将一些人一些事变成怀恋,我队八十年代就在这里开展过地质普查工作,于1988年提交了岳山银铅锌矿普查报告。今年的野外验收,有的年过古稀的老专家正是几十年前在岳山奋战过的老地质工作者。相信他们站在铜盘山山脚,看着曾经熟悉的粗安斑岩和铅锌矿,一定会有一种使命传承的感觉;而当我们年轻人在山里填图、编录时,相信他们抬头放眼望去,看到的一定有前辈们攀山越岭洒下的辛勤汗水和通过自己的耕耘收获成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