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耀正在教女钻工操作机台
1975年春,我三十来岁,在庐江沙溪矿区7号机任机长。某一日,听到队党委书记的工作部署,我的掌心沁出薄汗——组建14号“三八”女子钻机的重任,落在了最怕与女同志打交道的我肩上。
二十余名女钻工中,多是经受过磨砺的知青或327地质队职工子女。初见她们在钻机旁列队,工装下难掩青春朝气,却在开钻首日就显出铁骨。泥浆溅满脸庞仍笑作一团,百斤钻杆压得踉跄却咬唇挺立。最难忘那个抡锤砸伤腿的姑娘,躲在场房外抹掉泪花,转身又是生龙活虎的“铁姑娘”。
塔架作业是真正的考验。当姑娘们主动请缨攀上二十米铁塔,我仰头望着她们在云端的身影,心跳如擂鼓。却见她们系着保险绳,在老师傅指导下挂钢丝绳、安工作台,动作日渐利落。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她们裹着棉袄抢修钻机,睫毛结霜仍哼着《勘探队员之歌》。
除了“三班倒”的钻探,“铁姑娘战斗队”还要参加工区、分队组织的义务劳动。我常见她们收工后瘫坐在工具箱上,工装结着盐霜,却总在晨光中精神抖擞地列队报数。一年后,当我与其他男同志陆续调离时,她们已能独当一面——手握操纵杆泰然若定,扛着地质包翻山越岭。历经几年时间的磨炼,“三八”钻机转战庐江沙溪铜矿会战区、罗河铁矿、大包庄铁矿、何家小岭硫铁矿会战区,施工了数十个钻孔,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五十年光阴流转,昔日的“铁姑娘”都已鬓染秋霜。可每当看见地质图上的朱红圈点,总浮现出那些沾着泥浆的年轻脸庞,在钻机的轰鸣声里永远定格成春天。
(讲述人: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