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印象
走进马郢村,你就走进了一望无垠的田园世界。这里显然是振兴乡村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块实验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各类民俗的、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实验场所、体验场所随处可见,还有一些节能环保的乡村经济建设项目也已搭台。
村委会门前有一方池塘,我站在池塘边眺望远方,能听见风的声音,能闻到阳光的味道,我想伸出臂膀揽风,想张开浑身的毛孔吮吸这里的空气。近看池塘里的几株芦苇,纤细修长,羞羞答答,暖风摇曳,“恰似那一低头的温柔”。这天的阳光非常富足充裕,有微风徐来,穿上外套,温暖舒适;去了外套,凉爽舒适。这秋冬的时节,冬天都暖了,何况秋。
走在马郢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特别的干净,特别的安静。或许我审美的层次较低,但感觉一定是真实的。这里特别的干净和特别的安静足以成就了这里的大美。干净映照的是整洁的仪表,高洁的气质;安静昭示的是成熟稳重,是一种内在的自信与深沉。
中国乡村经济、农耕文化的变革、发展与传承,一路走来,绝不是量的积累,现如今已是质的飞跃。因此,如今的乡愁也就有了别样的况味。
一抬眼,路边花丛有蜜蜂还在忙着,我凑过去探秘,它却已深耕进花蕊。
走进一巷子,想去探访村民,突然窜出两只黑狗,汪汪吼个不停。这一激灵,却让我倏地想起这样的诗句:“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城里的狗大多不叫了,它见了太多麻木的表情和尘世的喧嚣,早已无语了。
与我聊天的汤老伯精神矍铄,聊兴很浓,说他八十多岁了,要让我猜非得减去十岁。他告诉我说,他和老伴每月有一千多元的现金收入,不愁吃,不愁穿,不愁零花钱,生病住院费用政府还给报销一半还多,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城里过的很好。我问他,那现在什么都不愁了?他说不是的,也有愁,那就是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身体照料的更好,把这样的日子拉得更长。他还要等着住新房,等着孙子回来合欢。这是那种有盼头、有期待、有梦想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才会是滋润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像汤老伯这样的家庭,在当下乡村已是非常普通,非常普遍。
如果说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必由之路,那么,农业文明、乡村经济的振兴就是中国社会富民强国的前提和必由之路。难道不是吗!
(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