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人上了年纪总喜欢怀旧。当下的事,一转身可能就忘了,但对年幼时的事,却能够记忆犹新。
记得我十六岁那年,在肥东县临河乡政府当勤务员,机关里的干部们都喊我“小鬼”。白天常跟着乡长、指导员们下乡,有时还让我替他们背一会儿盒子枪,屁颠屁颠地跟着跑,自己还觉得挺神气的!除此之外,就是替首长们送送信件、扫扫地、擦擦桌子,晚上给煤油灯上上油、擦擦灯罩什么的。
1958年“大办钢铁”,又派我到炼钢第一线的桥头集,当统计员,统计每天每炉出多少铁、多少钢。1958年初冬,乡政府领导找我谈话,说要介绍我到地质队工作。就这样,我很幸运地投身地质战线,一干就是四十年,直到退休又已经二十年了,至今还没有离开地质大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到地质队参加工作后(队部就在桥头集),被分配到钻机上当钻探学徒工。钻机在巢县黄山一个叫山里许的山沟沟里,那里当时有两台钻机施工,勘探铜矿。刚到钻机时,既兴奋又陌生。当时正值冬天,我从农村来的孩子,穿的衣服很少,上班时冻得直打哆嗦!机台上一位老班长是山西人,看我冻得不行,把他自己的一套旧棉衣给我穿上了。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地质队钻探老工人的关爱,感受到地质队大家庭的温暖,我终身难忘!
到地质队工作刚两年,就赶上困难时期。地质队的职工们也经受着食不果腹、忍饥挨饿的折磨。记得当年,上山出野外的钻工和地质员们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拄着棍子上山。我当时正值年轻,饭量大,当时的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吃。常常饿着肚子上班。难忘的是,在当时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我的机长、班长们有时从家里多带一口饭,分给我们年轻小伙子们一口;有时,还叫我到他们家去吃一顿。其实,他们家的饭加了很多野菜!患难见真情,我终生不忘在那困难时期机班长和老师傅们对我的关爱之情!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一个班的同志,在野外采了很多野生的蓖麻子,晚上在宿舍里炒熟了大家一起吃了,当时吃得很香,肚子饱了,一会儿都睡着了。半夜,大伙儿先后叫肚子疼,上吐下泻,闹腾到天快亮时,才倒在床上稍睡一会儿,起床的闹钟铃声响了,全班人又照常上班去了。事后,被机长知道了,心疼地批评我们:“谁让你们吃蓖麻子的?那是要中毒的……”
当年,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广大地矿工作者常年战斗在地质找矿一线,他们忍饥挨饿、无怨无悔、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多么忠诚的职业操守!我想,这应该是值得新时期年轻一代地质人学习和传承的!
时光荏苒,数十年过去了,地矿队伍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考验和磨砺,使我们这个队伍更加强大了!
当前,国家交给我们的地质找矿任务和项目缩减了,但我们的工作面更拓宽了。我们地勘行业要精确把握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绿色勘查成了地质工作的基础要求。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给地质工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形势、勇于开拓,我们的路子是会越走越宽的。当前,也要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技术水平,才不会落伍;勇立改革开放潮头,当好新时期的“尖兵”!
在过去的一年里,咱327队在各条战线上,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效益。更令人赞许的是咱队岩土公司,在省内和上海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327队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今日春光无限好,来日方长锦绣红。期望咱327队在新的一年里,在转型中拓宽思路,发展创新、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创造更加丰硕的成果,向建国70周年献礼!
(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