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岁多的福州男童小明(化名)突然全身发青,送医抢救后医生发现,小明心跳很快,抽出的血静置后是蓝紫色的。原来是因为吃了焖煮太久的西兰花、变质的鸡精,出现了亚硝酸盐中毒。午饭时间,外公把西兰花和土豆混在一起焖煮,担心土豆不容易熟,焖煮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超过20分钟,当时,西兰花有点发黄,起锅时加了点鸡精,鸡精估计放得久了些,颜色有些发红。小明吃了不少,两个小时后,全身就开始发紫,呼吸也变得急促。
亚硝酸盐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它广泛存在,如蔬菜、肉类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还被允许用于肉及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但使用量是严格限制的。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长期食用可致癌。亚硝酸盐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对其特别敏感。
研究证明,人们所摄入的硝酸盐中80%以上来自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十字花科蔬菜,硝酸盐本身没有毒且被证明对心血管有益,但蔬菜在储存、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过量时是有毒的。
我们平时吃的菜中会有多少亚硝酸盐产生,首先取决于蔬菜本身的新鲜程度;其次是煮熟的蔬菜的保存条件;第三是保存时间的长短。如果能够在烹调之后马上拨出一份,用干净的器皿装好,不再翻动,晾凉后尽快放入冰箱中保存,第二天早上的亚硝酸盐上升会很少。剩饭剩菜只要储存得当,也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带饭族”最好早上现煮饭菜,饭菜带到单位或公司应尽快放到冰箱冷藏。如不能现煮,主食应以米饭为主,素菜首选根茎类、薯类,荤菜尽量选择含脂肪少的,如可选牛肉、鸡肉等,不选海鲜蔬菜类。鱼类海鲜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不宜带饭。素菜方面,因叶菜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不作为带饭的首选。应选择像番茄、茄子等茄类蔬菜,以及莲藕、红萝卜等茎类蔬菜和土豆、山药等薯类含亚硝酸盐较少的食物。
食物在储存前,应将食物充分晾凉之后,用干净的器皿装好放在冰箱中保存。不要用吃过的筷子翻动食物,也不要经常掀开盖子,否则会容易把细菌带进食物。
如何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亚硝酸盐呢?
医生建议:
瓜果蔬菜尽量买新鲜的,最好在一餐中吃完;
已发黄、萎蔫、叶片呈水渍状、腐烂的果蔬不要吃;
把蔬菜在沸水中焯一下,可除去大量亚硝酸盐;
青菜焖煮时间别太长,存放时间别太长;
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蔬菜;
不要大量吃腌菜、腌肉、烧烤、剩菜,尤其是颜色过艳的肉制品;
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蒸锅水煮饭;
到正规超市购买食盐,不买私盐。
吃了变质青菜、盐腌不久的蔬菜,吃菜的量一次太多,或青菜焖煮的时间太长、放置时间太久,都可能出现亚硝酸盐中毒。中毒后潜伏期短,一般3小时内发病,如症状轻微可催吐,并及时就诊。
(队安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