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常吃常有

发布时间:2014-01-22 11:10:5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戴舒生 访问次数:1485 字体大小:

 挂面,是我故乡舒城张母桥的特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有时在省城逛街时,遇到挑着担子卖挂面的人,和他们攀谈,也就认了老乡。

 记得每年初冬,那些做挂面的人就要租几间街道两边的房子,在朝南向阳的一边搭起架子晒挂面。挂面架子是自制的庞然大物,接近两米高,左右两边是有三角撑的木柱固定。上下两根木杠根据长短钻了九十多个或六七十个不等对称的小洞,目的是为了穿住箬叶杆子。

 做挂面的人先要揉面。先在面粉里加入适当的水和盐,然后就斜着身子在装面粉的缸里揉面。虽然天寒,可揉面的人却大汗淋漓,还有些人揉面的时候,叼着一根烟,那烟灰在烟头上都老长,也不弹到地上,甚至叼着烟还能一边揉面一边歪着头眯着眼和人说话。我想买挂面时,首先要折一小根尝尝,感觉挂面是否干燥;是否滋牙滋牙就是不干净,牙齿有呲呲的感觉。估计是揉面时不小心掉进了烟灰。

 揉好的面放到大板上成长条、再盘到缸里,往固定在木头上的两根长约六十公分箬叶杆子上绕面。绕好十几道后再拉面,拉到一米来长,把一根箬叶杆子一头穿到外面架子上面的木杠洞里,再慢慢地有韧劲、有节奏地拉动另一根杆子往下拽。一直到离地面还有三四寸时再把箬叶竿子穿到架子底下木杠的洞中。一根根细如自动铅笔芯的面条,就这样被慢慢拽出了。风一吹动,几架子上无数根雪白的挂面微微晃动、交错闪烁,很是晃眼。天晴,一上午挂面就晾干了。如果遇到阴天或下雪,做挂面的人就会把挂面架子搬回家,让面条阴干,或用炭火烘干。这样的挂面如果细细品尝,远没有太阳晒出的吃起来香纯味正。阳光永远是人类食品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料吧。

 挂面刚上架的时候,由于面软,重力的作用,有时挂不住,会掉下来。面条掉下来后又成了面团子,做挂面的人就用麻布袋子铺在架子底下,接住掉下的面团。时有小孩偷这样的面团,回家烧着吃,也许是有咸味,好吃。

 箬叶杆子和挂面接触的一段,因为用不上力的原因,不能拽细,这一截被称为挂面头子,由于粗和厚不容易煮熟。用它来做菜泡饭,却是别样的好吃,故乡有句顺口溜来赞它:挂面头子折折饭,又好吃又好看。”“折折饭就是菜泡饭的乡话。

 挂面是过年时故乡家家必备的年货,有表示健康长寿,常吃常有之意。过年的三天早晨,吃鸡汤下挂面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肉臊子下挂面最普遍, 香鲜味美:先将猪肉丝、白干丝、鸡蛋摊成皮子切成丝,放蚕豆酱、辣椒酱、醋炒出,后放小葱段和青蒜叶,称之为肉臊子待用。 白水烧开后,放上挂面,等水再次开后,挂面捞起用凉水一冲,锅中换水再煮开,放碗里,碗头舀一大勺子肉臊子,最后撒一小勺胡椒粉。扑鼻的香气混合着饭桌上老白干的酒香,耳边是孩子们放鞭炮的响声,大年的早晨,虽然寒冷,却洋溢着淡淡醉人的初春暖意。

 听大人讲的笑话,大意是外地新女婿头回来岳父岳母家,用挂面招待,是试探他是否懂礼貌。有礼貌的新女婿吃挂面时,用筷子挑起碗里挂面,挂面没断,站起身,然后站到凳子上,最后站到桌子上,挂面还长长的没有断。这好像是杜撰出来的,但人们作弄新女婿的风俗好像到处都有。这里是夸张挂面长而有韧劲。

 正月家里来人,如果没有肉臊子,就在客人的挂面碗里放一团猪油,卧上三个水煮荷包蛋,也算一种隆重的待客方式。

 儿时,正月初几父亲带我看灯回来,已是半夜,弟弟、妹妹早已睡熟,母亲在煤油炉上下几络挂面,我和父亲一人一小碗,再切一小碟过年后还预备来了远方的亲朋好友而留下的卤肉,烫人的挂面和薄薄冰凉的卤肉片,吃起来暖暖香香的滋味,让我至今难忘。

(本文刊登于20140121 《新安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回家(诗)
下一条: 旺火蒸出年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