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快讯

两翼齐飞任跨越 一路好写新华章——记中国百强地质队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

发布时间:2013-09-02 11:43: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张璇 方懿 马波 夏可义 访问次数:2220 字体大小:

 

 

 

两翼齐飞任跨越 一路好写新华章  

——记中国百强地质队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  

千年古庐州,吐故纳新;八百里皖江,奔流不息。在秀丽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多金属矿悄然孕育。罗河铁矿、龙桥铁矿、马鞭山铁矿、沙溪铜矿、小包庄铁矿……庐枞火山岩盆地多个令人惊喜的找矿发现,让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更加坚实。 

是这样一群人,揭开了庐枞矿集区的神秘面纱。他们怀揣指南针、手拿放大镜、紧握地质锤,探寻地下埋藏亿万年的奥秘,用一个个矿藏发现兑现对祖国、对地质工作的庄严承诺;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崇山峻岭和幽谷险涧之间,用智慧和汗水将地质“三光荣”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并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铸就成了与时俱进的安徽地矿精神;“安徽省先进单位”、“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功勋地质队”、“百强地质队”……他们的一项项荣誉不负“庐枞盆地地质尖兵”的赞誉。他们,就是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以下简称327队)的几代地质人。 

半个多世纪风雨征程,327队现已拥有地质勘查资质8项,其中包括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钻(坑)探4项甲级资质;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质实验测试3项乙级资质;地球化学勘查1项丙级资质。还拥有房屋建筑类总承包一级资质,地基及基础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工程勘查类综合类甲级等各类工勘施工资质20项。327队现有在职、离退休职工2000余人,年产值突破13亿元,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勘单位。

从小矾山到庐枞矿集区,地质找矿屡获佳绩

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庐枞矿集区,327队始终发挥着地质找矿主力军的作用,并屡获佳绩。 

从队伍成立的195511月至1962年,327队对庐江地区已有的大小矿区和矿点做了大量工作,涉及铁、铜、硫、矾、铅锌、煤等十余个矿种,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对小矾山地区的明矾石矿做了详细勘探,提交5500万吨矿石储量。当时农业生产所需的钾肥原料缺口较大,而明矾石不仅是制取钾肥的主要矿物原料,从中提取的明矾还能广泛应用在造纸、医药、制革、染色等方面,这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意义重大。 

50多年来,327地矿人从小矾山起步,立足庐枞,踏遍皖江两岸,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50多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成果报告1000余份,发现和探明矿产地100余处,为安徽省和国家能源、资源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6年,327队根据庐枞地区磁异常反应,在位于安徽省庐江县罗河地区磁异常中心部位进行钻探验证,打出了100多米厚大磁铁矿体,打破了苏联专家“此地没大矿”的论断。在罗河铁矿普查中,327队又发现了与其毗邻的大包庄铁矿。197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闻名全国的庐枞铁矿大会战打响,罗河矿区成为主战场,327队是主力军。国家地质总局抽调江西、陕西两个分队,省地质局抽调了6家地质队的精干队伍,同时开动钻机50台,参战人员达3400人。会战共施工163个钻孔,总计进尺11.7万多米,获得铁矿储量5.1亿吨。 

1974年,国内掀起寻找斑岩型铜矿的热潮,这对当时的327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开设学习班到寻找异常点进行地表调查、上钻验证,该队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在庐江县沙溪地区发现斑岩型铜矿,填补了省内寻找斑岩型铜矿的空白。 

1975年,327队发现庐江县大包庄硫铁矿床,矿区毗邻罗河铁矿,属于典型的玢岩型硫铁矿床,为大型硫铁矿、大型石膏矿和中型铁矿组成的隐伏多矿种矿床。该矿的发现,是利用重磁电三者配合在庐枞盆地寻找不同物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成果。 

罗河铁矿、沙溪铜矿、大包庄硫铁矿的发现在1984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表彰。该队曾先后获得地矿部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1984年获“安徽省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获“地质部找矿重大贡献单位”称号,1991年获地矿部“功勋地质队”称号,2013年获中国矿联地勘协会“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称号。 

1999年,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改革以来,327队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实行地质找矿和地质科技服务两业并举,取得了长足发展。地质找矿取得了新的突破:探明了庐江县马鞭山铁矿;探明和县香泉铊矿,填补了国内独立铊矿床的空白;找到的肥东县地热资源有望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庐江县狮子山—八字口铜金矿普查、金寨县天堂寨西庄地热普查项目获“十五”期间安徽省专项勘查成果奖;开展了巢湖犁头尖水泥用石灰岩详查,查明大型石灰岩矿床一处;开展了无为县乌龙山白云岩普查,查明大型白云岩矿产地一处;多个地勘项目荣获省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及省地矿局地质科技进步和地质找矿一、二等奖;庐江县胜岗—鼓架山地区铜金矿普查、庐江县金洼—小包庄地区铁矿普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327队对庐枞盆地及周边地区探底摸边、攻深找盲,有重大发现:沙溪铜矿外围地区5个普查孔,均见到累计见矿视厚度分别为517.85米、467.70米、67.17米、39.36米、19.46米的铜矿体。根据现有资料预测,沙溪铜矿外围有望再获一大型铜矿床,从而使沙溪铜矿床达到特大型规模。在小包庄铁矿普查中,发现小包庄深部与罗河铁矿区内第二找矿空间存在厚大铁矿体,预计资源量超亿吨,通过深部钻孔继续追索控制,将进一步扩大资源量。327队在庐江县沙湖山金矿普查中也取得重要突破,预估金资源量达3~5吨。“十一五”期间,在省局牵头下,327队先后有40余人次“走出去”到境外参加考察和地质项目勘查工作。

地质科技助力社会   工勘施工大显身手

近年来,327队坚定主业发展方向,不仅取得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在地质科技服务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江淮分水岭贫水地区打出多口水井,解决当地几十万人的饮用水难题;20104月,参加云南抗旱,取得预期成果,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在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成功进行了地质灾害治理;在合肥市、巢湖市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研究;开展淮南大通煤矿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项目;开展合肥地区地热能调查研究,在滨湖新区参与城市三维地质调查项目,承接两个新城区应急水源地调查研究,成功打出4口水井,单井出水量分别达300立方米/日、200立方米/日、186立方米/日和118立方米/日,为城市新区建设解决后顾之忧,受到省、市政府好评。近年来,327队完成各类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2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及高层建筑勘察项目300多项,100多个项目获省、部、市级优秀工程勘察奖。地质找矿、地质科技服务和工勘施工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是327队在新形势下根据省地矿局“地质立局富民强队找矿立功服务安徽”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发展模式。 

工勘施工业是327队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一五”至2012年,在全队经济总量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和比重,对于327队对外创收的稳步提高、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327队不断强化对工勘施工业的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质为纽带、以管理为手段,打造了一支勇于进取、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高素质队伍,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市场领域拓展至多个省市乃至国外。队属地建公司承建项目总面积由2005年的10多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00多万平方米,年产值由2005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99亿元,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建筑业50强”、“安徽省建筑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一批优质工程获得“黄山杯”、“琥珀杯”等省优、市优奖项。队属岩土公司树立“干一项工程,树一块品牌,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005年的6000多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5.02亿元。岩土公司上海分公司单体桩基工程荣获“鲁班奖”,公司连续四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在安徽、上海、江苏等地,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延伸。队属工勘院着力实施市场经营战略和人才战略,总收入由2005年的2202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6932万元,多次获得行业内主管部门颁发的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奖。 

随着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日益显现,327队采取多种措施吸纳人才。一是将困难时期外流的地质、探矿、工勘专业人才请回,委以重任;二是聘请老总工、老专家做顾问指导找矿;三是到重点院校或人才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10年来,327队招聘大学毕业生近200人,并请老专家到野外传授技能,让大学生们早日胜任找矿工作;将新聘工勘类大学生放到项目中锻炼,以老带新;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办法,委培研究生10多人,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到队培训达千人次。

民生工程硕果累累   文明建设精彩纷呈

“十一五”以来,327队民生建设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216套职工住宅,改造基地大院生活区道路,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新建中心活动广场,添置健身器材,改造了办公楼和整体办公环境,在基地大院统一布设了监控录像;为1844人进行了住房货币化补贴测算和发放工作,集中办理了省局最大的民生工程“地矿家园”项目2000多名职工的信息登记、核实、住房认购和首付款收缴工作;筹集1000多万元补发了属地化以来的地方政策性工资和退休人员职务补贴。此外,为近400位职工遗属、家属办理了合肥市养老保险,仅此一项,队补贴资金300多万元;队属职工医院为2000多名职工开展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实行职工健康状况随访制;为女职工办理四种疾病安康保险,为全队职工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保障了危重病职工的抢救和治疗,并增派医务人员深入野外钻机和施工工地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医务人员为老基地职工和家属进行健康体检;改造离退休人员活动室,为离退休人员订阅报刊杂志;新建大学生公寓等。民生工程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广大职工、家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向社会展示了“百强地质队”崭新的形象。 

全面推进地勘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地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队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策划多期书画摄影展,多次举办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和道德讲堂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乒乓球赛、手工才艺展,建立职工小乐队,支持离退休职工组建“开心舞蹈队”,并鼓励她们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并多次获奖;开展先进人物评比宣讲、技术大比武、金秋助学、双拥、廉政文化、安全文化建设等。全队营造出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与武警部队和农村中学结对共建,向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多次赴地方敬老院、孤儿院慰问,积极组织青年职工开展绿色环保、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充分体现了该队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风好正是扬帆时

327队用半个多世纪打造了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时俱进的“百强地质队”。跟随着老一辈地质人的脚步,沐浴着新时期地质事业发展的春风,新一代327地矿人,拥有更加广阔的蓝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支队伍将充分发挥区域、人才、科技、设备等资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建筑安装、水利水电、公路桥梁、市政建设、矿山建设、新能源开发、地勘测绘、地质爆破、地质测试等门类齐全的高资质优势,坚持找矿立功,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地质科技服务,履行好地勘单位职能职责,同时,进一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示“百强地质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党的十八大旗帜和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骁勇之师,必将努力实现找矿梦,实现幸福和谐发展梦。

(本文在2013年9月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6版“百强地质队展示”专版刊发)

张璇 方懿 马波 夏可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