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手中都掌握有翻转自己人生的秘密”—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书中开篇就如此写到。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小小的“紫手环”竟有如此魔力,让人无限惊奇。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内心的改变,“紫手环”只是提供了一种手段,它反映着内心,同时也让每个人都能真切的看到自己内心的改变。要真正达到不抱怨,或许很难,但时刻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掌握的。
作为刚刚离开学校,结束了将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的我,充满希望与迷茫的进入社会。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等现实问题也慢慢的凸显出来。怎么能迅速的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这显然已成为当前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
回想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新生活的改变,同学们之间谈论的最多的无疑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工作状态、工资待遇、前程发展、感情生活等等。听到更多的肯定不会是赞美,或多或少都在抱怨。之前我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关于生活中的抱怨的问题,一直以来都觉得这只是人们生活中理所当然会出现的现象,只要不过分自怨自艾,不会有什么的影响。根本不会去仔细思考原因、过程以及不良的影响。
读完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后,才发现任何一点点的抱怨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它在无形中改变着你,也改变你的生活。当你陷入抱怨的轮回之中的时候,你也许还完全没有感觉到。等到你发现的时候,永远也不可能再重新来过了。
你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吗?那你也是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鲍温认为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当你抱怨时,你就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然后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你陷入了"抱怨轮回",这样的现象将在未来自行实现-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延续,永无休止。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到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 当你抱怨他人的时候,其实是要让自己在互相比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让我做应该会怎么怎么样”,诸如此类的话语已经司空见惯,自己也时不时的会这么抱怨一通。仔细想想要是真的让自己做,难道真的会比别人好么。抱怨他人的背后往往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真正有才干的人,总会以行动去诠释自己优秀,而不是去抱怨别人来彰显自己。
在你抱怨过程中,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对个人而言,抱怨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让人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抱怨会磨灭人的斗志,磨蚀人的动力;对一个组织来说,抱怨更是不可具有的情绪。抱怨不但会消磨每个员工的士气,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一个组织的腐蚀剂,把员工的思维引入歧途,最终形成一个黑洞,吞噬企业本身存在的良好氛围。
我们应该停止抱怨,通过自我改造来适应世界和改变环境。不再去抱怨自己,也不去抱怨他人,做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入职的毕业生,停止抱怨尤其重要。现在有一些用人单位的老板公然声称:坚决不用大学刚毕业的人,在他们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毛病”太多,几乎不可用。做事不切实际、心理不稳定、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等等一系列词语加上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身上。虽说有些偏激,但也肯定是存在的,好好对照自己,总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我们初离校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极高的期望值,希望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受到器重,希望获得相当好的报酬。在报酬上彼此攀比,似乎工资成了评价我们的唯一标准。可事实往往都不尽人意,理所当然的满腹怨言。
大部分人由于目前得到的工资太微薄,而放弃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样真的是非常遗憾。薪水作为工作补偿方式的一种,它确实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最短见的那种。只为工资而干活,没有更美好的期待,这并不是智慧的人生选择,最深受其害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一个把薪水作为自己努力目标的人是不可能摆脱平庸的生命状态的,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有成就感。虽然工资可以作为工作目的之一,可是你在工作中所真正收获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放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不能想着去改变别人,让别人都来顺着你,给你好的岗位,给你满意的报酬,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首先是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让社会认可你,这样你就能够理直气壮的获得你所应得的。
现在就要开始行动起来,告别抱怨,时刻提醒自己,审视自己。有付出才会有获得。不再去盲目的攀比,要首先想到自己学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然后才去考虑所得。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进入社会的人,学校的知识怎么更好的运用在实践之中,如何获得那些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社会经验,这些都是当前我们最急迫需要去考虑的事情。所以说不断的学习依旧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的重点。
当今,知识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知识的产业化、经济化也越来越明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命运。
卡耐基的话令我们警醒:“这个新时代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说,当原有的工作消失,原有的体制瓦解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前进的要求。卡耐基的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时时刻刻学习知识,培养自己、提高自己、武装自己。要明白,市场不相信眼泪,勇于迎接市场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名职员,只要你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热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而且懂得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那么机会总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善于学习的人,生活就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工作观念也是不可缺少的。
每天茫然的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薪水,高兴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等待下一个月发薪。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要随时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在为谁工作?
洛克菲勒说过,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什么,而在于我们会成为什么。也就是说,努力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因此,不管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工薪族,都需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是在为自己打拼。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就必须让领导感觉到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工作,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按照领导的意愿办事,领导见了一定会很满意。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不为他人或物质所决定,好好为自己打拼一番。因为,工作这个平台承载着一个人的意志、能力、品格和荣誉。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积极调整心态,人生就有可能从平庸走向辉煌。
停止抱怨,完善自我,认真做人,用心做事。行动起来吧,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朝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历练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