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地矿文化 > 职工文苑

回忆之旅有感

发布时间:2012-07-17 10:02:4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信息作者:袁以轩 访问次数:2356 字体大小:

516日,我有幸参加了队离退休管理科、安全探矿科和党办联合举办的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回忆之旅”活动,前往327队当年在庐江战斗生活过的老基地故地重游,心里特别地激动和高兴。

汽车沿着宽畅平坦的高速公路向前奔驰。我的心却超越了车速提前回到了当年千军万马大会战的罗河铁矿基地。那里给我们老地质工作者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就象电影般急速地在我脑海里闪现:广播喇叭播放 “东方红” 的乐曲声,五十多台钻机的轰鸣声,钻探工人熟练地提下钻的敏捷身影,敲击岩心管取岩心清脆的钢铁声,地质员认真编录岩芯的眼神,本地小工赤裸上身搅拌泥浆的身影……

“你们看,前面就到罗河矿区了!”安全探矿科科长宫六零的话语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车停了,到了!真的到了!到了我们曾经挥洒汗水、热血,奉献青春年华,甚至牺牲生命的老战场了。

下车后,我急切地四处张望,竭力寻找着记忆中当年的一切,可是任我怎么搜索,也找不到当年的一丁点痕迹。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老眼昏花了,要不怎么一丁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呢?不!我的眼睛还好着呢。是时间老人和改革开放把这一切改变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也一样,变了,什么都变了。看!那高高的竖井,不就是当年我们钻机第一个见矿的钻孔位置吗?不远处当年那座不高的全裸的土山岗,如今被各种花草树木、挺拔的毛竹覆盖,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当年我们的房东老洪家的那三间低矮的土墙草屋如今变成了三层“小洋楼”,房顶上两端对立的中国龙栩栩如生,那宽敞的农家院里的杏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杏子,盛开的玫瑰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趴在大门口的那条大黄狗惊恐地望着我,不过,那不是当年每逢上下班都摇着尾巴迎送我们的那条“大黄”了,它有可能是我熟悉的那条“大黄”的曾孙、曾曾孙了……

随后,我们又前往正在枞阳县矾母山普查的钻探工程处一号钻机参观。钻机傍山而立,正在正常钻进。钻工们,不,兄弟们,也可以说是晚辈们,看着我们到来,除了坚守岗位的,他们都陆续走出机房热情地欢迎我们。可能早知道我们要来,机台前插满了彩旗,迎着山风招展。机台旁还挂着“热烈欢迎老同志参观”等标语,这是钻工兄弟对我们老同志的尊重。

置身钻塔间,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里的一切是那么地熟悉、那么地亲切,好像什么都没有变。钻工兄弟们粗壮的双手、黝黑的脸庞,提下钻娴熟敏捷的动作一如当初的我们。如果不是年纪大,手脚不灵,我还真想上前重新挥舞一下那“四十八”的大管钳呢。

听钻探工程处周经理介绍,现在的钻探设备技术含量比过去高多了。新型油压绳索取芯钻机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钻探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日进尺、年进尺、钻进深度都是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钻工们的文化程度都在中技以上,新一代的钻探工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亲身感受到,机台的设备变了、工作条件变了,而且越变越好,唯有地质队员们的“三光荣”精神没有变。

踏着曾经战斗过的热土,沿着矿区的小路依依不舍往回走时,我不时地回头仰望罗河铁矿高大的采矿竖井和一排排厂房,这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铁矿基地之一,我欣慰地说,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当年的付出值!我为当年能亲身参加庐枞铁矿大会战感到无比骄傲,为自己是一名国家功勋地质队的勘探队员而自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游武夷山
下一条: 烈日下的钻探工